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健康生活 > 心理 > 秦国七代虎狼之君

秦国七代虎狼之君

推荐人: 来源: 摩登社 阅读: 9.88K 次
秦国七代虎狼之君

“虎狼之君”——秦惠文王嬴驷

秦惠文王在位二十多年南征北战,东出函谷,南下商於之,西扫巴蜀,北灭义渠。他的慧眼识才,他的大胆东出,将一个偏安一隅的国家带领成一代霸主。在他在位的这个重要时期,几乎将起承转合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,不仅守住了变法的成果,也让秦国开启了争霸的道路。

所谓秦国七代虎狼之君依次为:

1、秦穆公:名任好,秦德公少子,公元前659年-公元前621年在位39年,秦国第15位君主,“春秋五霸”之一。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、蹇叔等治国,与晋文公结秦晋之好,辟土千里,称霸西戎,被周襄王命为“西方诸侯之伯”

2、秦孝公:名渠梁,秦献公之子,公元前361年—公元前338年在位24年,秦国第32位君主。在位期间任用商鞅实行变法,营造新都咸阳,秦国崛起强大,后来打败魏国,收复河西之地,为秦的强大奠定了基础。

3、秦惠文王:名驷,秦孝公之子,公元前337年—公元前311年在位27年,秦国第33位君主。在位期间北扫义渠,西平巴蜀,东出函谷,南下商於,大大扩展了秦国版图。

4、秦武王:名荡,秦惠文王之子,公元前310年—公元前307年在位4年,秦国第34位君主。在位期间平蜀乱,设丞相,拔宜阳,置三川,更修田律,修改封疆,疏通河道,筑堤修桥。前307年,在东周洛阳宫举鼎绝膑而死。

5、秦昭襄王:名稷,秦惠文王之子,秦武王异母弟,公元前306-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,秦国第35位君主。在位期间用范雎为相,远交近攻白起为将,不断蚕食荆楚与三晋。公元前260年,举倾国之兵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获胜,天下震惊又灭两周,表明统一天下之心。

6、秦庄襄王:名楚(一作子楚),秦孝文王之子,公元前249年-公元前247年在位3年,秦国第37位君主。在商人吕不韦资助下回秦即位,攻灭东周,继续蚕食三晋。

7、秦始皇:名政,秦庄襄王之子,公元前247年-公元前210年在位37年,其中称帝12年。在位期间,平定嫪毐叛乱,重用李斯、尉缭、王翦等人,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,先后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北拒匈奴、南征百越、开拓西南,统一全中国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王朝,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“千古一帝”。

秦孝公、惠文王、武王、昭襄王、孝文王、庄襄王、秦始皇

一、秦孝公

秦孝公时期之前,秦国历经几代动荡,国力被极大削弱,河西地区被魏所夺。其父献公即位后,割地、安境、修养生息与发动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地区,但并未如愿便去世。并且此时的秦国地处偏僻,被六国疏远,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。所以,此时的孝公此时的任务就是让秦国变强,变富,收回河西之地。

由此,便有了此后的孝公重用商鞅,实行了商鞅变法。而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,国力大增,百姓富裕。在马陵之战十万魏军精锐被歼,大将庞涓战死后,秦国抓住机会,夺回河西失地。

二、秦惠文王

这个时期,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已经变强。而此时的六国看不得秦国变强,便合纵攻秦,此时的惠文王的任务就是瓦解六国联盟,守住秦国变法之后的强大。于是,惠文王采纳谋士张仪的连横策略,瓦解了六国联盟,破掉了六国的合纵。

三、秦武王

虽然秦武王,在位只有三年,但是武王的贡献也是极大的。“寡人欲容车通三川,窥周室,死不恨矣”,从此句话中,就可以看出武王的志向,此时他的任务也就是东进中原。而且武王也不负众望,取得东出之地宜阳,打开了秦国的东出大门。武王在位时期,还有一大功绩就是平定蜀乱。

四、秦昭襄王

昭襄王,历史上在位最长事件最长的君主之一,在位56年。此时的秦国已经强大无比。他的任务就是继续东进,灭掉六国主力。其先用魏冉为相,后用范睢为相,重用名将白起。在伊阙之战中,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。在长平之战中,活埋赵军45万。采用范睢远交近攻之略,破掉六国攻秦。

五、秦孝文王

孝文王能得到王位也是极其幸运的,但是他又是极其悲催的。幸运是因为老爹昭襄王活的太久,把他的大哥,当时的太子给熬死了,这才轮到他当太子。但是,他的悲催之处就在于好不容易把老爹熬死了,结果刚上位三天就死了。但是由于他在位三天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,暂且把他比作一位明君。

六、秦庄襄王

秦庄襄王,在位三年,干了两件大事。一是重用吕不韦,建立了东郡,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攻秦的道路。还有就是利用燕赵之间的矛盾,攻占了赵37座城池,更加削弱了赵国。

七、秦始皇

秦始皇,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,发动秦灭六国之战。先灭韩赵,在灭魏楚,最后灭燕齐,统一了六国。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,开创了帝制,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