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健康生活 > 心理 > 怎么还原小时候的自己

怎么还原小时候的自己

推荐人: 来源: 摩登社 阅读: 2.51W 次
怎么还原小时候的自己

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那一刻开始,到独立的自我意识形成之前,我们的本能、意识、行为几乎全都围绕着同一个主旨进行:

和抚养者建立好关系。

孩子必须要依靠成人的照顾和支持才能生存下去,所以在这段时间里,讨好抚养者,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:

当父母对我们微笑,我们也报之以微笑,出于本能我们直觉地知道,父母喜欢我们是怎么样的。当我们需要确认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时刻,而他们却没注意到,或没有回应我们的时候,作为孩子就会感觉迷茫、焦虑,好像被抛弃了。总而言之,在童年的时候,我们最重要的关系,就是和父母的关系。

孩子牺牲一部分自我(有些情况下,是牺牲很大一部分)为代价,来维持和家长的关系,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。

当家长过于自我、控制欲太强、习惯性地否认批评孩子,孩子在关系中习惯了讨好迎合后,就可能会彻底失去自我的概念,成年之后可能就会经常有空虚、迷茫、失落和无意义感。也就是说,在成长过程中,除了学习到怎么与父母相处,孩子并没有发展出这个部分之外,属于个人的独立的思维、思考模式。

如果处于这样的状态下,我们可以尝试做两件事:自我探索,发现接纳个人的独特之处,以及,允许自己发展到旧日形成的自我限制之外。

这首先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。

有时这一点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非常困难,一看到父母就身不由己地陷入小时候的关系模式当中,或者心中不自觉地将“改变关系模式”,等同于“背叛、忤逆父母”,又或者,陷入到“想要‘改造’父母”、或是“想要父母‘道歉’”的执念当中。

具体来说,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情,也不能改变父母,我们可以努力的部分,是在之前的基础上,成为一个更好版本的自己。

例如:父母有“重男轻女”的情结,作为女儿来说,想要“变得更优秀/为家庭付出更多以得到父母认可”、进而“消灭”或“纠正”这种不正确观念,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
我们能够做到的是,保证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不要在有意无意中延续到自己的认知中,不要认可这种观念,因而也看轻自己、糟蹋自己,而是努力学会发自内心的尊重、喜欢、爱护自己。

其次,我们要对自己的“内在模式”有足够的察觉能力。

直面内心,有时意味着要体会复杂的情绪,面对一直逃避的东西,或是结束自我欺骗的行为,或者是,探索之前一直不敢触碰的区域,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坚持下去的,有些时候会很害怕,想逃回熟悉的模式里(即使困在这种模式中也很痛苦),可是,相比起沉浸于空虚的无助之中,找回自我的道路,虽然道阻且长,终究会是一种值得的体验。